我的第一篇分享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,我也一样。

我的好运之一是曾经看了一个视频节目,这个节目叫做逻辑思维;

有一次在这个节目中,我认识了一个人;

接下来我好奇的读了那个人的一本书;

然后我就又好奇的读了他的其他的书和文章;有些书我居然还读了好多遍;

然后他的书里还说了对作者本人影响深刻的几本书,我顺藤摸瓜地也一一找来读了。我觉得我受益匪浅。

从此给我带来两条好处:

  • 我学会了顺藤摸瓜地读书。以前总是到处找所谓的书单,现在不用了,我找到一个靠谱的人,看他的书,他所引用的,他所看的,我都可以找来看,以此类推。
  • 不再断章取义,看到别人引用的片段,就去找原本来读。慢慢的,对人对物也养成这种习惯,不偏听偏信,多角度多维度看待事物。

所以,这么好的运气,我也忍不住分享给你,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从此人身上收获良多。这个人叫李笑来。

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叫做《把时间当朋友》,来看看他的开头:

或许因为考试临近,或许因为工作需要,你现在必须把一本书读完。这本书的内容不是轻松的文字,所以不能一目十行——它需要你认真阅读并理解,甚至可能要求你根据它所陈述的原理或者规则进一步创造一些什么,才算真正“有所收获”。

经过一番挣扎,你终于决定“正式开始”!你坐到喜欢的沙发上,打开常听的音乐,翻开书的某一页开始看。

过了一会儿,你突然觉得自己非常渴,想要找水喝。你打开冰箱顺手拿出一瓶饮料,倒进杯子。刚喝了一口,你一下子想起来:不对,不应该喝这种含糖的饮料!真是的,无论说多少次,妈妈都不会记得把含糖的饮料和不含糖的饮料分开放!于是,你跑到妈妈的卧室,与她“理论”了一番,最终发现于事无补,只好一个人悻悻地回来整理冰箱。

你重新回到沙发上,接着看你的书。看了一会儿,你换了个姿势。不巧压到了电视遥控器,电视一下子亮了。这位节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欢的。哇,今天她这身打扮真漂亮!不过今天的话题怎么这么无聊?!你还是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会儿,又顺手用遥控器翻了翻其他频道……幸亏这时一连几个频道都没有好节目,你才停下来,有点失望地想:现在的节目真的很无聊,还不如看书呢!

嗯?怎么这么渴?你这才想起来,整理冰箱前,你把那杯含糖的饮料放在了妈妈的桌子上,却忘了重新给自己倒一杯不含糖的饮料,就直接回到了沙发上。于是你再次起身去弄喝的。喝了两口,你突然想起来你现在正喝的饮料是你最喜欢的——第一次约会的时候,你喝的就是这种饮料……

手机响了,是一条短信。一个朋友问:“你在干嘛?”你没好意思说你在学习,只是含混地说,你病了,在家休息,不想出去……结果朋友竟然打电话过来慰问,你只好支支吾吾地应付了一阵子。

挂了电话,你又回到沙发上。想了想,还是换一下背景音乐吧,现在这首听上去太伤感。于是你扭身摆弄了一会儿音乐播放器,然后重新坐好开始看书。

过了好一阵子,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刚刚在发呆。打了个寒颤,你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——天哪!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,可是你连一页书都没看完!

以上的描述,说的肯定不是你,但那场景你一定很熟悉。

终于,在某一刻,你失声惊呼:“没时间了!”

这尴尬,无论是谁,要么已然经历,要么将会经历,没有例外。这尴尬一旦出现,必然压力无比巨大,而且来自四面八方。这种巨大的压力所造成的恐慌,往往可以使当事人做出荒诞不经、让其他人匪夷所思的决定:自相矛盾、自我欺骗、孤注一掷、痴心妄想……诸如此类,不一而足。

完成任何任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同时,任何任务都最好或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,即,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。而且,只要是必须完成的任务,不管是否已经开始执行,最后期限就在不断迫近,因为时间永不停歇。

当时我就被吸引了,读了这本书之后,我改变了几个行为:

  • 开始每天写日志
  • 记录自己的时间
  • 微信、微博分时段,集中看

别看这不起眼的几个改变,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时间多起来了,这三四年,我可以不吹嘘的跟朋友吹嘘说,我现在读的书,比我上学时候读的多的多。(当然啦,因为我上学期间都不读书)

后来我继续读李笑来读书,推荐几本:

  • 《人人都能用英语》:改变人们固有的学习英语的错误目的,直接改“学”为“用”,从实用角度来入手,开辟了一片新天地。我重新升级对英语的认知之后,开始慢慢体会英语这个工具带给我的一些乐趣。
  • 《七年就是一辈子》:其实人类最有力量的修辞就是类比,这本书就是把人脑比做电脑,要不断升级。

好了,此人非常多产,具体哪些东西能跟你产生共鸣,自己去Google,去吸取营养吧。此处我仅仅再强调一点,也是从七年这本书中学来的,那就是要不断升级,重点在于这个不断,翻译过来就是终身学习,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儿。

最后,送大家几个有用的小技巧:

  • 搜索请用Google
  • 敞开胸怀接受新事物
  • 终身学习